close
8/14 第四天
這天由小猴和金剛走在前頭,來增加他們的上切、找路經驗。上溯乾溪溝沒多久即碰上了困難地形,主流上是個十幾米的乾瀑,像面高牆檔在前面,左方有個地圖上應該看不到的狹小乾溝支流。這個該是台大記錄裡的困難地形吧!?這乾瀑大約有七十幾度,整面長滿了青苔和一些矮小的芒草,我們選擇從右邊(左岸)邊攀上這乾瀑,這邊坡度較緩,爬上一段後,可拉山腰邊長出的植物枝幹繼續邊攀完這乾瀑。走在這種環境下的感覺就像是在走鋼索般,無確保重裝上攀,腳下是一層鬆軟泥土,無法將全部的重量放於其上,到下一個可靠的樹枝前,得依賴些不穩固的芒草或蕨類植物,戰戰兢兢地保持平衡移動,不小心摔下去會如何是想都不敢想。


        好不容易克服了這困難地形,跟學弟訴說彼此的感受,大家都爬得有點怕怕的,還打屁說到如果帶某位有懼高症的學弟遇到這地形的話要如何呢?此時只見墊後拍照的小泝輕巧俐落,面色輕鬆地爬上來了,真是吾輩不能及啊!
接下來的乾溪溝就沒什麼困難地形了,都是些大石頭,頂多只需疊羅漢,幫忙穩住腳點就能正面通過,但陰暗處都長了不少巨大咬人貓,貓爪可是相當的銳利呢。


走在此處的難處是需隨時判斷主流的方位,在(814,488)附近時,雖然已經小心避開了支流,但還是不小心地走進了一個左岸支流,等到方位不對了才發現,要回到主流看來也是要硬切茂密的植被,討論後決定,直接由此向西南上切稜線。
上切的植被主要是比人還高的茂密箭竹林,目標是希望剛好上切至牡丹岩所處的鞍部,所以途中提醒學弟盡量往左修正,不過學弟似乎是跟到了獸徑,行來也不太費力,拉著箭竹往上爬,一個小時多就上稜了,學弟們的表現還真不賴啊。上稜位置約在(811,488)左右的一個小山頭,發現一條紅色的「頂尖山野」路條,順沿稜往北走可發現明顯的路跡,但往南到牡丹岩卻迷失在這小山頭下的鞍部,這鞍部中有棵快成神木等級的鐵杉倒木,倒木下是密不透風的粗箭竹林,還比人高呢!於是大夥分散開來找路,為了從山頭下到鞍部,又不陷入箭竹之中,我踩在巨大倒木上,像走獨木橋般順著它的枝幹往下走,結果走到底時,眼下只見一片濃密的箭竹林,根本看不到地面,手抓樹幹的旁枝,整個人垂在樹幹上腳伸直竟然還碰不到地,呃,這下可慘了,重裝可拉不上去呢,只能聽天由命往下掉了,掉下去竟然還掉了一兩米才落地!落地後,立刻暗無天日,整個人完全地給包了起來,怪恐怖的,撥、擠、推、壓、拉,使盡全身氣力才穿越這片箭竹林來到稜線的西側,並又再度看到路跡,而小泝此時也探尋出這段為箭竹所掩蓋的路跡,原來路在此稜線的西側繞過小山頭,而不是從小山頭上來下到鞍部。順著路走了一小段,覺得應能一路走到牡丹岩,遂放下背包,帶著山刀、路條、行進糧,輕裝前往牡丹岩。
繞過一、兩個小山頭後,大家完全為眼前景象所鎮住,眼前林間空隙所透露的是,不遠處的樹林後,一巨大岩峰睥睨周圍一切,高高在上地聳立著,上頭長得可不只是一棵樹,岩峰北面接近岩頂的斜面上,可是青木林立哪!爬上附近的小山頭,想找個不被樹木遮擋的視野,能將牡丹岩看個清楚,但爬上爬下總找不到滿意的視野。


「別耗了,直接去看吧!」,學長的話頓時點醒了我,是啊,幹嘛在這耗呢?!大夥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,快步向前推進,最後,腰繞路回到了稜上的鞍部,眼前那數十棵杉木後的底色,是參雜著黑、白、灰、棕等色的大岩壁,完全地將視野給填滿了,不留一絲空隙!

不知是誰先叫的:幹~~!一時之間,這一聲感染了其餘的人,頓時幹聲四起,我們並不是在咒罵,而是當時腦中一片空白,找不出任何形容詞,心中的那份感動只能用最簡單的發語詞宣洩出來。就像金剛後來的隨筆所寫的:「雖然之前都會覺得那些傳說都只是傳說,可是當我站在七八十米高的牡丹岩底下仰望他時,也不敢有絲毫的不敬之意。我所喊的「幹!」都是由衷的驚嘆,沒有任何咒罵的意思。」

走近牡丹岩,撫摸著岩壁裂隙,目光隨著岩壁伸延而望向天際,上頭是仙人的住所吧!?牡丹岩面向恰堪溪的一面是直落千尺的一大片光滑峭壁,另一面則有稜有角,比較有變化,且岩壁裂隙有滲水的情況,真不知這水是從哪來的,或許山頂斜面上的那片樹林能透露些玄機。牡丹岩真的很巨大,她的體積跟棟高樓公寓差不多,樣子就像大陸黃山的岩峰般造型獨特,但所帶來的感動絕非那些大眾遊憩的風景勝地所能相提並論的!

路只到了牡丹岩的西北面就不太清楚了,我們也沒繼續探下去,所以牡丹岩的東面長什麼樣也不知道,應該還是有路到望臺山的,就期待後人吧。基督像還在,也有前人留下的零錢、路條,我們沒有什麼,也留個路條吧,再回首一眼,下次…..也許沒下次了。

沒多久,回到背包處,背上背包,循著稜上小路,跟著零星的路條,爬上山頭,繞過岩稜,撥開濕漉漉的箭竹,走過水鹿打滾玩耍的泥塘,馬不停蹄的來到牡丹山,


肚子餓了,得大休補充血糖啊!眼前出森林是一大片的草原,若有陽光,躺在上面打滾、曬太陽是多享受的美事,但此時漫天大霧,幾滴雨滴落下,預告接下來命運,只能吃完東西拍拍屁股走人,沿著森林邊緣尋找前人留下的路條,跟著路條進入林中小徑。到達2960小山頭時,血糖還是不太夠,於是打開包楓糖餅乾,大家分著吃,可是老天不給面子,才吃了一塊餅乾,就開始下起大雨。這附近是矮草坡,天氣好理應能看到對面稜脈的針山、富士岳,來能高的部分心願就是看看吳老大爬過的針山,但這幾天來,只要到了中午就雲霧湧起,到了下午必定下雨,我還真是第一次爬山淋這麼多雨,還這麼大的雨!
草草分完餅乾,沿著稜上不清楚了路跡繼續往前,偶而有些成大山協的路條,路又進入了樹林,一連上上下下多個小山頭,天氣不佳,視線又不良,彼此定位上也不一致,一路上岔路又多,每個小鞍部都似有往牡丹池的岔路,拿不準何時應往北岔出,最後來到了(788,485)這鞍部,北側的山凹是草坡地,亦有不明顯的路跡往下走去底下河道,就從這下吧。才往下走就看到對面山坡上有個黑影在那蹦蹦跳跳,看來我們驚擾到了一隻在淋浴的動物,牠羞澀地跑遠了,山羊乎?水鹿乎?算了,你認為是啥就是啥了!我只對紮營有興趣,搞什麼,一天走得比一天久。下到河道,往前走個幾十公尺右邊就是牡丹池東北側的營地,蠻大的,但都是石礫,在靠山腳下找了塊平坦的小草皮紮營,這營地看不到牡丹池,全給箭竹給擋住了。往箭竹叢中的缺口走去,可走到另一河道,可抵牡丹池北側的活水溪溝,在此裝晚上所需用水。爬上溪溝旁的大石,終於可略見牡丹池了,規模還真不小,只是眼前有一大片箭竹,明天再搞囉。
雨中紮營時,每個人都會相當自動自發,因為實在太冷了,發呆只會冷死,一切的困厄在窩進外帳後得到了緩解,心情也放鬆了,明天探勘部分就能完結了,看過了巴沙灣谷、牡丹岩,傳統路上的湖泊還能給我什麼樣的感受呢?!我懷疑著…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zuor 的頭像
    Tzuor

    Tzuor

    Tzu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